梦到幽深的山路?梦到幽深的山路什么意思

作者:侠名 -
梦到幽深的山路?梦到幽深的山路什么意思

很多朋友对于梦到幽深的山路和梦到幽深的山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梦游天姥吟留别
  2. 赞美清晖园的诗句
  3.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4. 慧山文言文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

(1)(一作《别东鲁诸公》)

作者:李白(唐)

海客谈瀛洲

(2),烟涛微茫信难求。



(3)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4)。

天台

(5)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

(6)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7)。

谢公

(8)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9),身登青云梯。

半壁

(10)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1)

熊咆龙吟殷岩泉

(12),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

(13),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

(14),訇然中开。

青冥

(15)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16)。

霓为衣兮风为马

(17),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18),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19)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2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1)

安能摧眉折腰

(22)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微茫:隐约迷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信:实在。
难求:难以寻访。



(3).越:指今浙江一带。
明灭:时明时暗。



(4).拔:超越。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5).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
"四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
此:指天姥山。
两句意为:巍然高耸的天台山同天姥山一比,好像矮了一截。



(6).之:天姥山及其传说。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



(7).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县南,曹娥江上游。



(8).谢公:指谢灵运,南朝刘宋时期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
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所作《登临海峤》诗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
渌水:清水。



(9).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
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



(10).半壁:半山腰。
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
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11).暝:黄昏。



(12).熊咆两句可解为:熊咆龙吟,震荡着山山水水,使深林和山峰都惊惧战栗。
也可解为:在这样熊咆龙吟的山林中,人的心灵被震惊了。
殷:充满。



(13).列缺:闪电。



(14).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
石扉:即石门。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15).青冥:青天。
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
《史记•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境的人说,那?quot;黄金银为宫阙"。



(16).金银台: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17).霓为衣句: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
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18).虎鼓瑟兮:猛虎弹瑟,鸾鸟挽车。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如麻:形容很多。



(19).忽魂悸两:从梦中惊醒,长叹不已。



(20).惟觉句:梦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烟霞美景都已消失。



(21).君:指东鲁友人。
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欲远行时就骑它去访问名山。



(22).折腰:陶渊明曾叹“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校本: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⑴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⑵。

越人语天姥⑶,云霓明灭或可睹⑷。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⑸。

天台四万八千丈⑹,对此欲倒东南倾⑺。

我欲因之梦吴越⑻,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⑼。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⑽。

脚着谢公屐⑾,身登青云梯⑿。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⒀,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⒁,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⒂,訇然中开⒃。

青冥浩荡不见底⒄,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⒅,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⒆。

虎鼓瑟兮鸾回车⒇,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21,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22,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23?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25不得开心颜26!

〔校〕

⑴题,《英灵》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⑵“烟涛”句,《英灵》作“烟波微茫不易求”。
王本“微茫”下注:“一作弥漫。

⑶语,《古诗笺》作“道”。
王本注:“一作道。

⑷或,王本注:“一作安。
”或可,《英灵》作“如何”。

⑸拔,王本注:“一作枝。

⑹台,《英灵》作“姥”。
四,《别裁》作“一”。
王本注:“当作一。

⑺欲,《英灵》作“绝”。
王本注:“一作绝。

⑻因之,《英灵》作“冥搜”。
王本注:“一作冥搜。

⑼至,《英灵》、《古诗笺》均作“到”。

⑽渌,《英灵》、《品汇》均作“绿”。

⑾着,《英灵》作“穿”。

⑿身,《英灵》作“明”。

⒀转,《别裁》作“壑”。

⒁云,《英灵》作“枫”。
王本注:“一作枫。

⒂扇,《英灵》、《古诗笺》均作“扉”。
王本注:“一作扉。

⒃中,《英灵》前多一“而”字。
王本注:“一作而。

⒄浩荡,《英灵》作“蒙鸿”。

⒅衣,《英灵》作“裳”。
风,王本注:“缪本作凤。

⒆之,《英灵》作“中”。

⒇瑟,《英灵》作“琴”。

21以魄动,《英灵》作“兮目�”。
�而,《英灵》作“兮”。

22亦如此,《英灵》作“皆如是”。

23时,《英灵》、《古诗笺》、王本、《别裁》均作“兮”。
王本注:“萧本作时。
”�

24须行即骑访,《英灵》作“欲行即骑向”。

25“使我”句,《英灵》作“暂乐酒色凋朱颜”,注:“一作使我不得开心颜。

26得,《品汇》作“能”。

译文:

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
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城山。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西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它梦游到了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啼。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
半山腰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倚石欣赏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经昏暗。
熊咆龙吟震动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神仙洞府的石门,訇然一声从中间裂开。
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台。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琴,鸾凤拉车。
仙人门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惊魂动魄,恍惚间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绮丽仙境已经消失。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去不复返。
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
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
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
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
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
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
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
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
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
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
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
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
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
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
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
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
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
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洞天福地,于此出现。
“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
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
“仙之人兮列如麻”!
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
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
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
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
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
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
“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
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
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
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
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
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
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
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
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五载(746),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三年。
此时他准备离开东鲁南下吴越,与东鲁朋友告别时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全诗构思奇特,想像丰富,语言夸张多变,美丽流畅。
通过梦境的描绘,刻画出想象中的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也隐喻了自己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执着追求光明的愿望。
同时,也表达了独立不羁,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精神。
《李太白诗醇》引谢叠山语:"此太白避乱鲁中而留别之作,然以游仙为是,以游宦为非,盖出于不得已之情"。
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

关于此诗写作时间及意旨,也有不同说法。
如陈沆《诗比兴笺》卷三:"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全诗雄奇豪放,瑰丽飘逸,是诗人继承屈原《离骚》、《九歌》风格的一首浪漫主义的优秀诗篇。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
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
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
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
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这是一首描写梦游天姥山的诗,杂用
四、
五、
六、七言句,句法错落有致。
转韵至十二次之多。
或两句一韵,或三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五句一韵。
韵法亦变化多端,或逐句押韵,或隔句押韵。
这是李白的典型作品。
因为全诗以七言句为主,故一般选本都编入七言古诗或七言歌行类。

诗题据《河岳英灵集》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近代版本都已省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前者说明是“别东鲁诸公”,可知是在离开齐鲁,正要南游淮泗的时期所作。
当时听到有人夸赞越中(今浙东)天姥山风景之奇,因而中心向往,居然梦到天姥山去游览了一番,醒来就写出了这首诗,并且把它作为向东鲁几位朋友的告别辞。
诗的内容是“梦游天姥山”,诗的作用是“留别”。
要了解这首诗,必须把它的内容和作用联系起来;为什么作者要把一首记梦诗作为告别辞?这首诗与告别朋友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因为韵法与思想程序有参差,这首诗不宜按韵法来分段。
现在我们按思想程序把它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开头四韵十句,这是全诗的引言。
第二段从“湖月照我影”到“失向来之烟霞”共五韵二十八句。
这是全诗的主体,描写整个梦境,直到梦醒。
以下是第三段,二韵七句,叙述梦游之后的感想,总结了这个梦,作为向东鲁朋友告别的话。
李白在好几首诗中,向往于蓬莱仙界,希望炼成金丹,吞服之后,飘然成仙,跨鹤骑鹿,远离人世,遨游于神仙洞府。
但在这首诗中,一开头就否定了瀛洲仙岛的存在。
他说:航海客人谈到瀛洲仙岛,都说是在渺茫的烟波之中,实在是难以找得到的地方。
可是,越人谈起天姥山,尽管它是隐现于云霓明灭之中,却是有可能看见的。
这四句是全诗的引言,说明作此诗的最初动机。
“瀛洲”只是用来作为陪衬,但却无意中说出了作者对炼丹修仙的真正认识。
“信难求”这个“信”字用得十分坚决,根本否定了海外仙山的存在,也从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
然则,李白的一切游仙诗,可知都不是出于他的本心。
连同其他一切歌咏酒和女人的诗,都是他的浪漫主义的外衣。
杜甫怀念李白的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不见》)已把李白当时的情况告诉我们了。
他是“佯狂”,假装疯疯癫癫。
他这种伪装行为,在杜甫看来,是很可哀怜的。
因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白说出“世人皆欲杀”,这也不是一般的夸张写法。
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恶或妒忌李白,或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对李白的行为即使不很赞同,但对李白的天才却是佩服的,所以他说“吾意独怜才”。
第三韵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说天姥山的高峻。
它高过五岳,掩蔽赤城。
赤城是天台山的别名。
天台山已经很高了,对着天姥山,却好像向东南倾倒的样子。
四万八千丈,当然是艺术夸张,珠穆朗玛峰也只有八千八百四十多公尺高,因为听了越人的宣传,我就想去看看。
谁知当夜就在梦中飞渡镜湖(在今绍兴),再东南行,到达了天姥山。
“吴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复词偏义,主要是“梦越”,为了凑成一句七言诗,加了一个“吴”字。
3hj.cnL\*R%l3|.l? `E N1p,T

第二段,全诗的主体,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遇。
文辞光怪离奇,显然是继承了楚辞的艺术传统。
作者告诉我们:他飞过镜湖,到了剡溪(今嵊县),看到了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游宿过的地方。
湖泊里有渌波荡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
他也仿效谢灵运,脚下趿着为游山而特制的木屐,登上了高山①,迷。
从此一路过去,到了天姥山。
走在半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听到天鸡的啼声。
经过了许多崎岖曲折的山路之后,正在迷途之间,天色忽已暝暮。
这时听到的是像熊咆龙吟的瀑布之声,看到的是雨云和烟水。
这种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别说旅客为之惊心动魄,就是林木和峰峦,也要觉得战栗。
这时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迹,崖壁上的石门开了。
其中别有一个天地,别有一群人物。
他看到许多霓裳风马的“云之君”和鸾凤驾车、虎豹奏乐的“仙之人”,不觉吓了一跳,蓦然醒来,只看到自己的枕席;而刚才所见的一切云山景物都消失了。

①谢灵运游山,把他的木屐改装了一下,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当时称为谢公屐。

“云之君”是神,“仙之人”是仙人,合起来就是神仙。
李白爱好修道求仙,为什么遇到这许多神仙,非但并不高兴,反而惊慌起来呢?这一惊慌,使他的游兴大受打击,在惊醒之后,便勾引起深深的感慨,甚至长叹起来。
于是接下去产生了第三段。

就全篇诗意来看,第三段才是真正的主体,因为作者把主题思想放在这一段里。
但是在这第三段的七句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概念。
一个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意思是说:人世间一切快乐的事都像做了一个美梦,一下子像水一般流失了。
这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对人生的态度是虚无主义的。
另一个概念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个不为权贵所屈的诗人,从趋炎附势的社会中脱逃出来以后的誓言,它反映一种积极的世界观,一种反抗精神。
这两种思想显然是不同路,甚至是相反的,然而作者却把它们写在一起。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哪一个是作者的主题呢?当然,从来没有一个读者只看见作者这一个思想而无视于另一个思想。
但在二者的轻重之间,或说因果之间,看法稍有不同,就可能从这首诗得到不同的体会。
作《唐诗解》的唐汝询是偏重于前一种思想的。
他说: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席间岂复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我今别君而去,未知何时可还。
且放白鹿于山间,归而乘之以遍访名山,安能屈身权贵,使不得豁我之襟怀乎?这样讲法,就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消极的世界观而不屑阿附权贵,因为这也是一种虚幻的事情。

诗中所谓“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二句所表现的梦境空虚。
作《诗比兴笺》的陈沆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他偏重在后一种思想: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之旨也。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这样讲法,情况就不同了。
它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积极的世界观,揭发和控诉了明皇宫中充满着忌才害贤的小人,使他来不及有所作为,就被排挤出来。
他回忆在宫廷中的生活,简直像个恶梦,至今心有余悸。
于是“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一句就应当了解为指宫廷中的快乐生活,也像恶梦一样,只会使人心悸。
作者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弃一切,对“古来万事”都有空虚之感。
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灵,宁可从此骑鹿游山,决不再低眉折腰去讨好权贵们了。
我同意陈沆的讲法。
把第二段诗句仔细体会一下,可知作者所要表达的不是梦境的虚幻,而是梦境的可怕。
游天姥山是一个可怕的梦;在皇帝宫中做翰林供奉,也是一个可怕的梦。
如果说作者主题是描写梦境的虚幻,那又与“摧眉”句有什么关系?依照唐汝询的讲法,这第二段的创作方法是单纯的赋,依照陈沆的讲法,却是“赋而比也”。

陈沆引用李白另一首诗《梁甫吟》来作旁证,确实也看得出这两首诗的描写方法及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李白有许多留别诗,屡次流露出他被放逐的愤慨。
把这些诗联系起来看,更可以肯定游天姥山是游皇宫的比喻。
有一首《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的五言古诗,就紧接编在《梦游天姥山》之后。
曹与鲁是邻境,前诗留别东鲁诸公,后诗留别曹南群官,可知是作于同一时期。
这首诗开头说自己早年修道求仙,后来碰上运气,供奉内廷。
有过一些建议,很少被采用,只得辞官回家。
下文说:“仙宫两无从,人间久摧藏。
”这是明白地说学道做官都失败了,只落得在民间没落和流浪。
《梦游天姥山》开头二句是说求仙“无从”,其次二句是说进宫或有希望。
此下描写天姥山景色一大段,实质是描写宫廷。
结论是宫廷里也“无从”存身。
“仙宫两无从”这一句可以说就是《梦游天姥山》的主题。



1.古代关于清晖园的诗句

古代关于清晖园的诗句

1.古代描写后宫的诗句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宫词》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宫词》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宫词》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宫词》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怨歌行》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长信秋词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春宫曲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赋得妾薄命杜审言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宫怨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宫怨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春词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2.关于月有清辉的诗句有什么

1、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原诗: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2、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唐·李白《把酒问月》

原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唐·杜甫《月夜》

原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唐·张旭《清溪泛舟》

原诗: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
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5、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唐·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原诗: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6、皓月升林表,公堂满清辉。
——唐·韦应物《答长宁令杨辙》

原诗:皓月升林表,公堂满清辉。
嘉宾自远至,觞饮夜何其。
宰邑视京县,归来无寸资。
瑰文溢众宝,雅正得吾师。
广川含澄澜,茂树擢华滋。
短才何足数,枉赠愧妍词。
欢盼良见属,素怀亦已披。
何意云栖翰,不嫌蓬艾卑。

7、山川正气侵灵府,雪月清辉引思风。
——唐·方干《赠李郢端公》

原诗:非唯孤峭与世绝,吟处斯须能变通。
物外搜罗归大雅,毫端剪削有馀功。
山川正气侵灵府,雪月清辉引思风。
别得人间上升术,丹霄路在五言中。

8、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宋·欧阳修《晚泊岳阳》

原诗: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9、今夜松江归路,月明愁满清辉。
——宋·曹勋《清平乐》

原诗:赵家燕燕,宜在昭阳殿。
春入馆娃深宫宴。
秀色从来未见,浅颦轻笑都宜。
临风好是腰肢。
今夜松江归路,月明愁满清辉。

3.赞美“园林”的诗句有哪些

1、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王维《辋川别业》

释义:雨中的草的颜色绿的和染起来一样,水上的桃花红的像要燃烧起来一样。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释义: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4、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
——杜牧《枫桥》

释义:长洲苑外,草木萧萧。
回首旅途,山水辽远,岁月遥遥。
唯有分别时的那番情景,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却。

5、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陆游《宿枫桥》

释义:半夜未眠,是畏惧千重山水。
晚泊巴东,他吟道:“半世无归似转蓬,今朝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万嶂中。

6、舟移射渎黄昏近,路转江村碧树遥。
——谢晋《过枫桥留别城西诸友》

7、苏州好,古寺说寒山。
水泊枫桥眠正熟,钟声破晓夜漫漫。
——周瘦鹃《忆江南》

8、层楼叠榭侵云起,望处人家半临水。
水边歌舞不胜春,桥下帆樯停似蚁。
——谢晋《枫桥歌送吴秀才之金陵》

9、帆挂长洲苑外烟,衣沾虎阜山头雨。
暮烟秋雨益凄其,别绪离情无限期。
——谢晋《枫桥歌送吴秀才之金陵》

10、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欧阳修《沧浪亭》

中国的著名十大园林是北京圆明园、无锡寄畅园、浙江绮园、广东清晖园、苏州网师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北京古莲花池、江苏个园。

4.关于华清宫的诗句

华清官故址在今陕西临潼的骊山上,是唐代的行宫。
这里有温泉,风景幽美,冬暖夏凉,李隆基和杨玉环常来游乐。
相传杨玉环喜欢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四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为此跑死了许多人马。
《过华清宫绝句》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通过运送鲜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腐朽生活。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诗咏华清宫,却以“长安回望”领起,由望中景色的展开,导引读者渐入深境。
首句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华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绣成堆”语意双关,既点明骊山被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所簇拥,佳木葱茏,花繁叶茂,又是描绘有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暗隐开元繁华如花团锦簇。
由此,诗人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回顾历史。
第二句将镜头推进集中于“绣堆”的顶端,露出了那深宫重苑,从中可见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殿门森重,那“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第三句前四字“一骑红尘”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将读者的视点移向了山路:黄土飞扬,一骑如飞。
人们不禁因这两幅跳跃的景象再生悬念:禁门连开,快马驿传,难道有什么军国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转折,使人虽然松了口气,却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气氛憋得非要马上知道结果,诗人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
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其他人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
诗的结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安史之乱”的祸根:这繁华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
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而导致了西周的败亡。
诗人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
“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5.有关故宫的古代诗句

1、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出自:踏歌词年代:唐作者:刘禹锡

桃树下的小路,柳树下面的田间路,都是很好经过的地方。
女郎们已经在灯下梳妆完成,来到了月底下唱歌等待。
因为是襄王故宫地,到现在还是美女多。

2、石城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

出自:孙光宪《后庭花·石城依旧空江国》

意思是:城池依旧,江水空流陈,后主的宫殿春色依然如故。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

意思是: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4、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出自:杨万里《观雪二首》

意思是:下雪天琼花落尽,天浑然不知珍惜。
但单封存那梅蕊、海棠,令其无香。

5、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

意思是: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译文

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
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城山。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西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它梦游到了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啼。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
半山腰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倚石欣赏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经昏暗。
熊咆龙吟震动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神仙洞府的石门,訇然一声从中间裂开。
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台。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琴,鸾凤拉车。
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惊魂动魄,恍惚间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绮丽仙境已经消失。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去不复返。
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
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
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
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
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
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
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
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
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
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
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
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
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
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
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
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
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
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洞天福地,于此出现。
“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
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
“仙之人兮列如麻”!
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
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
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
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
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
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
“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
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
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
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
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
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
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
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
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五载(746),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三年。
此时他准备离开东鲁南下吴越,与东鲁朋友告别时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全诗构思奇特,想像丰富,语言夸张多变,美丽流畅。
通过梦境的描绘,刻画出想象中的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也隐喻了自己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执着追求光明的愿望。
同时,也表达了独立不羁,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精神。
《李太白诗醇》引谢叠山语:"此太白避乱鲁中而留别之作,然以游仙为是,以游宦为非,盖出于不得已之情"。
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

关于此诗写作时间及意旨,也有不同说法。
如陈沆《诗比兴笺》卷三:"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全诗雄奇豪放,瑰丽飘逸,是诗人继承屈原《离骚》、《九歌》风格的一首浪漫主义的优秀诗篇。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
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
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
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
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这是一首描写梦游天姥山的诗,杂用
四、
五、
六、七言句,句法错落有致。
转韵至十二次之多。
或两句一韵,或三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五句一韵。
韵法亦变化多端,或逐句押韵,或隔句押韵。
这是李白的典型作品。
因为全诗以七言句为主,故一般选本都编入七言古诗或七言歌行类。

诗题据《河岳英灵集》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近代版本都已省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前者说明是“别东鲁诸公”,可知是在离开齐鲁,正要南游淮泗的时期所作。
当时听到有人夸赞越中(今浙东)天姥山风景之奇,因而中心向往,居然梦到天姥山去游览了一番,醒来就写出了这首诗,并且把它作为向东鲁几位朋友的告别辞。
诗的内容是“梦游天姥山”,诗的作用是“留别”。
要了解这首诗,必须把它的内容和作用联系起来;为什么作者要把一首记梦诗作为告别辞?这首诗与告别朋友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因为韵法与思想程序有参差,这首诗不宜按韵法来分段。
现在我们按思想程序把它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开头四韵十句,这是全诗的引言。
第二段从“湖月照我影”到“失向来之烟霞”共五韵二十八句。
这是全诗的主体,描写整个梦境,直到梦醒。
以下是第三段,二韵七句,叙述梦游之后的感想,总结了这个梦,作为向东鲁朋友告别的话。
李白在好几首诗中,向往于蓬莱仙界,希望炼成金丹,吞服之后,飘然成仙,跨鹤骑鹿,远离人世,遨游于神仙洞府。
但在这首诗中,一开头就否定了瀛洲仙岛的存在。
他说:航海客人谈到瀛洲仙岛,都说是在渺茫的烟波之中,实在是难以找得到的地方。
可是,越人谈起天姥山,尽管它是隐现于云霓明灭之中,却是有可能看见的。
这四句是全诗的引言,说明作此诗的最初动机。
“瀛洲”只是用来作为陪衬,但却无意中说出了作者对炼丹修仙的真正认识。
“信难求”这个“信”字用得十分坚决,根本否定了海外仙山的存在,也从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
然则,李白的一切游仙诗,可知都不是出于他的本心。
连同其他一切歌咏酒和女人的诗,都是他的浪漫主义的外衣。
杜甫怀念李白的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不见》)已把李白当时的情况告诉我们了。
他是“佯狂”,假装疯疯癫癫。
他这种伪装行为,在杜甫看来,是很可哀怜的。
因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白说出“世人皆欲杀”,这也不是一般的夸张写法。
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恶或妒忌李白,或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对李白的行为即使不很赞同,但对李白的天才却是佩服的,所以他说“吾意独怜才”。
第三韵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说天姥山的高峻。
它高过五岳,掩蔽赤城。
赤城是天台山的别名。
天台山已经很高了,对着天姥山,却好像向东南倾倒的样子。
四万八千丈,当然是艺术夸张,珠穆朗玛峰也只有八千八百四十多公尺高,因为听了越人的宣传,我就想去看看。
谁知当夜就在梦中飞渡镜湖(在今绍兴),再东南行,到达了天姥山。
“吴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复词偏义,主要是“梦越”,为了凑成一句七言诗,加了一个“吴”字。
3hj.cnL\*R%l3|.l? `E N1p,T

第二段,全诗的主体,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遇。
文辞光怪离奇,显然是继承了楚辞的艺术传统。
作者告诉我们:他飞过镜湖,到了剡溪(今嵊县),看到了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游宿过的地方。
湖泊里有渌波荡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
他也仿效谢灵运,脚下趿着为游山而特制的木屐,登上了高山①,迷。
从此一路过去,到了天姥山。
走在半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听到天鸡的啼声。
经过了许多崎岖曲折的山路之后,正在迷途之间,天色忽已暝暮。
这时听到的是像熊咆龙吟的瀑布之声,看到的是雨云和烟水。
这种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别说旅客为之惊心动魄,就是林木和峰峦,也要觉得战栗。
这时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迹,崖壁上的石门开了。
其中别有一个天地,别有一群人物。
他看到许多霓裳风马的“云之君”和鸾凤驾车、虎豹奏乐的“仙之人”,不觉吓了一跳,蓦然醒来,只看到自己的枕席;而刚才所见的一切云山景物都消失了。

①谢灵运游山,把他的木屐改装了一下,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当时称为谢公屐。

“云之君”是神,“仙之人”是仙人,合起来就是神仙。
李白爱好修道求仙,为什么遇到这许多神仙,非但并不高兴,反而惊慌起来呢?这一惊慌,使他的游兴大受打击,在惊醒之后,便勾引起深深的感慨,甚至长叹起来。
于是接下去产生了第三段。

就全篇诗意来看,第三段才是真正的主体,因为作者把主题思想放在这一段里。
但是在这第三段的七句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概念。
一个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意思是说:人世间一切快乐的事都像做了一个美梦,一下子像水一般流失了。
这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对人生的态度是虚无主义的。
另一个概念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个不为权贵所屈的诗人,从趋炎附势的社会中脱逃出来以后的誓言,它反映一种积极的世界观,一种反抗精神。
这两种思想显然是不同路,甚至是相反的,然而作者却把它们写在一起。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哪一个是作者的主题呢?当然,从来没有一个读者只看见作者这一个思想而无视于另一个思想。
但在二者的轻重之间,或说因果之间,看法稍有不同,就可能从这首诗得到不同的体会。
作《唐诗解》的唐汝询是偏重于前一种思想的。
他说: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席间岂复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我今别君而去,未知何时可还。
且放白鹿于山间,归而乘之以遍访名山,安能屈身权贵,使不得豁我之襟怀乎?这样讲法,就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消极的世界观而不屑阿附权贵,因为这也是一种虚幻的事情。

诗中所谓“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二句所表现的梦境空虚。
作《诗比兴笺》的陈沆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他偏重在后一种思想: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之旨也。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这样讲法,情况就不同了。
它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积极的世界观,揭发和控诉了明皇宫中充满着忌才害贤的小人,使他来不及有所作为,就被排挤出来。
他回忆在宫廷中的生活,简直像个恶梦,至今心有余悸。
于是“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一句就应当了解为指宫廷中的快乐生活,也像恶梦一样,只会使人心悸。
作者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弃一切,对“古来万事”都有空虚之感。
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灵,宁可从此骑鹿游山,决不再低眉折腰去讨好权贵们了。
我同意陈沆的讲法。
把第二段诗句仔细体会一下,可知作者所要表达的不是梦境的虚幻,而是梦境的可怕。
游天姥山是一个可怕的梦;在皇帝宫中做翰林供奉,也是一个可怕的梦。
如果说作者主题是描写梦境的虚幻,那又与“摧眉”句有什么关系?依照唐汝询的讲法,这第二段的创作方法是单纯的赋,依照陈沆的讲法,却是“赋而比也”。

陈沆引用李白另一首诗《梁甫吟》来作旁证,确实也看得出这两首诗的描写方法及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李白有许多留别诗,屡次流露出他被放逐的愤慨。
把这些诗联系起来看,更可以肯定游天姥山是游皇宫的比喻。
有一首《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的五言古诗,就紧接编在《梦游天姥山》之后。
曹与鲁是邻境,前诗留别东鲁诸公,后诗留别曹南群官,可知是作于同一时期。
这首诗开头说自己早年修道求仙,后来碰上运气,供奉内廷。
有过一些建议,很少被采用,只得辞官回家。
下文说:“仙宫两无从,人间久摧藏。
”这是明白地说学道做官都失败了,只落得在民间没落和流浪。
《梦游天姥山》开头二句是说求仙“无从”,其次二句是说进宫或有希望。
此下描写天姥山景色一大段,实质是描写宫廷。
结论是宫廷里也“无从”存身。
“仙宫两无从”这一句可以说就是《梦游天姥山》的主题。



1.文言文翻译

这篇文章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游褒禅山记》你要的翻译如下

1.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2.我们(同游褒禅山的人)出洞以后;3.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4.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5.人走进去后,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全文翻译如下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于是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2.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面积约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削减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土筐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满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子。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力气很大的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高地阻隔了。

重点字词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且——副词,将近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惩(chéng)——苦于,为。

所苦

塞(sè)——阻塞

迂(yū)——曲折、绕远的意思。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汝——你。
这里是你们的意思。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大山。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献疑——提出疑问

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许,赞同。

曾(céng)——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丘——土堆

置——安放。

且——况且。

荷(hè)——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jī)。
畚,音(běn)本。
箕畚,就是用箕畚,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shuāng)——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遗孤,遗腹子。

龀(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
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
易,交换。
节,季节。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
反,通“返”。
焉,语气助词。

叟(sǒu)——老头。

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长叹。

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

匮(kuì)——竭尽的意思。

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虽,即使。
之,无意。

苦——愁

亡(wú)——同“无”,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操,持。

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其,愚公。
已,停止。

帝——神话中的天帝。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感,被……感动。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负——

3.九溪十八涧文言文翻译

过龙井山再走几里路,一股清凉澄澈的溪流映入眼帘,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溪水发源于杨梅坞。

我沿这条溪流上行,是从龙井开始的。
溪流是流经万山丛中而来的。

这些山并不陡峭却很多沟壑,山脚相互交叉,树木丛生,茂盛苍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径。
沿着溪流找山路,看见东边又看不见西边;前面象是路阻断了,走上去却发现有路。

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一共有十八条涧,正好是九条溪的一倍。
我往上走,遇到涧就停下细看。

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中间。
流水和石块撞激,使水面的水草来往舞动。

溪流宽有四五尺,水浅的地方是浅滩,水从草丛中流过去;稍深一点的地方,虽然水积得深,但还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底。
山上茶树多,枫树多,松树多。

走过了小石桥,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岩石更加怪异。
春笋开始脱壳,在岩顶上随风摆动,像是老人稀稀的头发。

怪石重重叠叠,在山腰隐现,有的像橱,有的像桌子,有的像一函书的形状。
向树林预上望去,淡淡地罩着云气。

杜鹃花正盛开,点缀着山路。
太阳一时被岩石遮住一时又露面。

我们走出山坳,已经是中午了。
这次游览是在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六。

和我同游的,是达县人吴小村,长乐人高凤岐、钱塘人邵伯絅。

4.何岳文言文翻译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就还给了他。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别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5.文言文翻译

大意翻译: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
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
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
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数,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光线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
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

原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误游人。
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不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宴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译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
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
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
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
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
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
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
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
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6.文言文翻译

游雁荡记·(清)方苞

癸亥仲秋[1],望前一日入雁山[2],越二日而反。
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
鲍甥孔巡曰[3]:“盍记之[4]?”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5],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6],故曲尽其形容。
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7]、临安之飞来峰[8],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蹷然而入人目[9]。
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10],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

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11],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12]。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13],圣贤成己成物之道[14],俱可得而见矣。

注释:

[1]癸亥:乾隆八年(1743)。

[2]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雁山:雁荡山简称雁山。

[3]鲍甥孔巡:鲍孔巡,方苞外甥,方苞一妹嫁鲍氏,孔巡即其子。

[4]盍:何不。

[5]荒陬(zōu邹),荒凉偏远之地。
陬:角落,引伸为偏远的地方。

[6]“幽寻”句:深入探寻山水(寄情山水)以打发日子。

[7]摄山:即栖霞山,在南京市北,为东南名胜之一,山中多产草药,可以摄生(保养身体),故又名摄山。

[8]临安:即杭州。
飞来峰:一名灵鹫峰,在西湖西北岸灵隐寺前。
相传东晋时印度和尚慧理见此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故称“飞来峰”,为西湖胜景之一。

[9]痏(wěi伟):疮。
蹷(jué掘)然:惊心。

[10]鸠工:集聚工匠。
鸠:聚集。
标揭:标榜扬名。

[11]冥:脆隐灭。

[12]一:完全。

[13]修土:品德完美之士。
守身:坚守自身之操行品德。
涉世:经历世事。

[14]成己成物:成就自己,也成就外物。

试译如下:

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
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
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
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
”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
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
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
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
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
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
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
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
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

7.曹植聪慧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曹植年十余岁。
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就,可观。
太祖甚异之。

译文: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及其他诗词歌赋几十万字的文章,善于文章写作。
太祖曹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老师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曹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
曹操感到十分惊异

8.血山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王,帝第五子元杰也。
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
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
”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
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
”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译文: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
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
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
”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

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
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